許多民眾擔心土壤液化讓房屋倒塌,不過中央大學土木系教授黃俊鴻表示,土壤液化不會造成樑柱、結構體直接斷裂,最該注意的反而是油管、瓦斯管破裂,造成的二次災害,日本新潟地震時,土壤液化導致油槽破裂,大火延燒12天,造成上千人罹難,高雄市是台灣最有可能全面性土壤液化的區域,地下管線又...

土壤液化不是最壞 專家說這個更可怕

許多民眾擔心土壤液化讓房屋倒塌,不過中央大學土木系教授黃俊鴻表示,土壤液化不會造成樑柱、結構體直接斷裂,最該注意的反而是油管、瓦斯管破裂,造成的二次災害,日本新潟地震時,土壤液化導致油槽破裂,大火延燒12天,造成上千人罹難,高雄市是台灣最有可能全面性土壤液化的區域,地下管線又多,中油等石化業者,應該評估管線所在區的地質狀況。 

土壤液化造成管線破裂,二次災害更可怕 

1964年日本新潟地震,導致有整排樓房因土壤液化而傾斜或倒塌。(圖片來源/USGS)
土壤液化是指地下水跑到土壤上層,土水混合後,上層土壤變得稀鬆,可能導致上頭建築物受損。

經濟部地質調查所日前公佈八縣市土壤液化狀況後,許多住在土壤液化區的民眾陷入恐慌,紛紛問「我家房子還能住嗎?」 財團法人中興工程顧問社上週邀請地質調查所、內政部、土木學者等召開「土壤液化與結構物安全技術討論會」,許多專家都指出,土壤液化可用工程技術改良,且不會造成樑柱、結構體直接斷裂,管線破裂造成的二次災害,反而更值得注意。 黃俊鴻以日本工業大城新潟為例。
大地工程技師公會監事廖瑞堂(左)、中央大學土木系教授黃俊鴻(中)、前地質調查所所長林朝宗(右)

1964年新潟發生大地震,造成嚴重的土壤液化,地表冒出許多泥水、房屋成排沈陷,不過直接因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數僅26人,被稱為奇蹟;但土壤液化導致地下油管破裂,大火沿著浮在水上的油燃燒,整整12天,帶走1千多條人命。 

台灣的石化重鎮高雄市,前年發生氣爆後,暴露出地下管線長久疏於管控的大漏洞,此次地調所初步公開的資料中,高雄市更有4011公頃在土壤液化高潛勢區,其中仁武工業區就有85%土地在高潛勢區。 

中油:正全面比對圖資和設施

對此,中油副總經理張瑞宗表示,已全面比對地調所的圖資,確實有些設備位在潛勢區,包括幾個加油站,但地調所公布的是大尺度圖資,中油會再針對潛勢比較高的地方,進一步請專案小組調查,「不會讓大家有安全疑慮。」
至於有多少地方、設施需要進一步調查地質,張瑞宗不願多談;他強調,以前的工程評估不是特別針對土壤液化,而是整體地質,所有油庫、工廠選址時,都經過中油的地質團隊篩選,若有需要改良土壤,團隊也都會改良,全部的工程、管線,都按照國際規範。

公開土壤液化區,必須理性解讀

然而,到底地調所公布的土壤液化圖準不準?該不該公布?前地質調查所所長林朝宗持保留態度,他認為,公開可以讓大家更注意此問題,提升工程、鑽探技術,「但是太倉促了。」
他認為,此圖顯示的是區域性土層資料,「紅色區(高潛勢)內必然還有綠色(低潛勢),綠色區內必然還有紅色」,且土壤液化可透過技術改良,和建築物傾斜、破壞是兩件事,應由技師分析資料給一般民眾,而不是讓民眾查了之後提心吊膽。
黃俊鴻則表示,土壤液化其實可以協助減震,讓老舊建築物樑柱不易斷裂、破碎,因為水無法傳遞震波,就像在船上比較不會感受到地震,「是第一道保險」,日本鹿兒島市的古蹟西田橋底下的液狀化層本來有19公尺深,後來只改良9公尺,就是利用土壤液化減震。
他說,一開始就反對公開,因為資料都還不完備,必須有一年盤整期,統一調查、製圖方法,否則現在下放給各地方政府,各研究單位的作法可能不同,最後影響的還是人民權益。
液化土層可以減震,但需嚴防二次災害(圖片來源:黃俊鴻教授)
 
  
液化土層可以減震,是第一道保險絲,但需嚴防二次災害(圖片來源:黃俊鴻教授)

by 

出生在充滿柚子香的台南農村,但從小在台北長大,稻田只存在相片和小時候模糊的記憶,典型的北部移民第二代。因為立志當體育記者發奮考上新聞系,卻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,在凱道抗議場合看到熟悉的農村氣息,開啟對環境新聞的想像與實踐。
沒有顯赫的經歷,只在校內得過小小獎項,但對於農業、生態、土地,與土地上的人有無限熱忱,覺得這片土地的故事,比任何小說或童話都要動人,期望自己在聽故事時,也能當個稱職的說書人。
 
分享給LINE好友 !


經理 陳宜珺 本站圖文皆來自網路,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.
若有侵權請來信,必立即下架.
happytiffany621@g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