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據玫瑰聖母教堂沿革記載,一八五九年,道明會神父郭德剛和洪 保祿,以及四名中國籍傳教員自廈門啟航,五月十八日抵達打狗港;同年十二月,以龍銀六十二圓在當時前金靠海區域的教堂現址購置一筆土地,並以稻稈、茅草簡 單搭蓋了臨時傳教所。一八六三年,聖母堂完工,自西班牙迎奉聖母像供奉,並更名為「玫瑰聖母堂」。
一八七四年,清廷船政大臣沈葆楨奉命為欽差大臣,到台灣辦理海防兼處理各國商貿海事,並受當時的神父萬金本堂所託,向清廷請奏准予傳教自由;清穆宗納奏,賜照准「奉旨」和「天主堂」兩塊聖石。
一九二八年,李安斯神父再次籌備改建聖堂,隔年施工,但在拆除舊教堂時,「奉旨」碑被埋於土中。
林勝童說,玫瑰聖母教堂現有建築體,約在一九三一年之後才有;另一座有歷史價值的旗後教堂,也是在二○○九年因地震、風災等因素而重新改建;楠梓基督教長老教堂則於一九二九年建於楠梓區楠仔坑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