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高雄越來越多大型公共建設,都是採用國際競圖方式開標,每次都吸引不少世界級設計師、建築事務所前來投標,在這波國際競圖風潮中,不但讓高雄建築美學與國際同步,空間規劃設計上,更融入在地生活模式、文化內涵與原生環境考量,開拓高雄城市建設新格局。
文╱Lily 部分圖片提供╱高雄市新聞局
美編╱許承祐
高雄擁有眾多公共建設題材,不少大型公共建設引入國際競圖,已完工的公共建築如大東文化藝術中心、高雄展覽館、世運主場館等,其他如施工中的設施包括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、高雄港埠旅運中心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等,均由國際建築團隊得標。
早在2009年完工的高雄世運會主場館,就是由曾獲得普立茲克獎的國際建築大師伊東豊雄設計,伊東豊雄屏棄傳統運動場封閉的設計,大膽的以開放性為主軸,規劃開放式運動場(Open Stadium)、都會公園(Urban Park)、螺旋連續體(Spiral Continuum)等3個設計概念,重新定義21世紀運動場。
這也是全球第一座開口的巨蛋、全球第一座具有一百萬瓦太陽能發電容量的運動場,且是台灣第一座同時符合國際田徑總會「IAAF」及國際足球總會(FIFA)要求的標準球場。
同時,主場館施工方式採用螺旋箍筋的工法,比起傳統箍筋的工法可省下一半的箍筋量及二氧化碳排放量,而在屋頂設置太陽光電發電系統,於賽事進行時可提供館場用電的7成電力需求,打造運動場館建築新指標。
主場館施工方式採用螺旋箍筋的工法,重新定義21世紀運動場。 |
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設計靈感來自衛武營區的老榕樹群 |
藝文中心 融入在地特色
除運動館外,高雄不少藝文中心也是採國際競圖方式,包括耗資百億的國家級重大建設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,由荷蘭麥肯諾建築師事務所、台灣羅興華建築師事務所攜手得標。
建築師法蘭韾.侯班(Francine Houben)領導的麥肯諾團隊設計靈感來自衛武營區的老榕樹群,在周遭綠海環繞下,老樹創造出來的正負空間,反映在穿透的空間設計上,老樹的負空間成為建築物的窗戶,讓室內與室外的界定變得模糊,在周遭綠海環繞下,藝術文化中心音波式的外形,以流暢的弧度滑入地面,與周圍環境巧妙結合,強調是既前衛又有生態意識的作品。
而另一座位於鳳山的大東文化藝術中心,由荷蘭de Architekten Cie 事務所與台灣張瑪龍建築師事務所共同得標,定位為一多功能文化園區,包括複合機能的多功能演藝廳,規劃文化創意商業空間的視覺展覽館,以及獨具特色的藝術圖書館,是一融合生活藝術與在地文化特色的综合性文化中心。
de Architekten Cie 事務所以「禪定」之美,將文化藝術、在地生活與生態融合,引入自然風的流動、錯落的光影、及雨水與鳳山溪等水資源,營造東方禪學之美。
建築師法蘭韾.侯班(Francine Houben)領導的麥肯諾團隊設計靈感來自衛武營區的老榕樹群,在周遭綠海環繞下,老樹創造出來的正負空間,反映在穿透的空間設計上,老樹的負空間成為建築物的窗戶,讓室內與室外的界定變得模糊,在周遭綠海環繞下,藝術文化中心音波式的外形,以流暢的弧度滑入地面,與周圍環境巧妙結合,強調是既前衛又有生態意識的作品。
而另一座位於鳳山的大東文化藝術中心,由荷蘭de Architekten Cie 事務所與台灣張瑪龍建築師事務所共同得標,定位為一多功能文化園區,包括複合機能的多功能演藝廳,規劃文化創意商業空間的視覺展覽館,以及獨具特色的藝術圖書館,是一融合生活藝術與在地文化特色的综合性文化中心。
de Architekten Cie 事務所以「禪定」之美,將文化藝術、在地生活與生態融合,引入自然風的流動、錯落的光影、及雨水與鳳山溪等水資源,營造東方禪學之美。
大東文化藝術中心以「禪定」之美,將文化藝術、在地生活與生態融合。 |
高雄為國際級港灣城市,亞洲新灣區聚焦的公共建設,多採國際競圖和綠色建築概念。 |
澳洲COX集團設計的高雄展覽館,建築物外觀造型反映海港水岸的海浪設計。 |
亞洲新灣區 與國際接軌
為了把高雄打造為國際級港灣城市,高雄市長陳菊透過發展共識及跨域合作策略,區內聚焦的公共建設,多採國際競圖和綠色建築概念,讓產業開發與全球接軌。
率先完工的高雄展覽館,為澳洲COX集團與台灣劉培森建築師事務所合作設計,建築物外觀造型反映海港水岸的海浪設計、結合船帆與貝殼的意象,由一個整體的波浪曲面屋頂覆蓋形塑而成,展現出高雄港灣的水岸特色。
率先完工的高雄展覽館,為澳洲COX集團與台灣劉培森建築師事務所合作設計,建築物外觀造型反映海港水岸的海浪設計、結合船帆與貝殼的意象,由一個整體的波浪曲面屋頂覆蓋形塑而成,展現出高雄港灣的水岸特色。
同場加映 高雄港埠旅運中心
高雄港埠旅運中心採國際競圖,由美國知名的Reiser+Umemoto RUR Architecture PC.與台灣宗邁建築師事務所得標,建築外形酷似一艘有著高聳煙囪的銀白色船體,其設計理念在於強化港埠旅運中心與既有都市的結合,發展出港岸空間的商業與休閒功能,讓人與活動透過環繞建築的木棧平台延伸至港濱,預計2017年12月底完工。
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
國際競圖階段吸引超過30 國、147 個世界級建築團隊投標,最後由西班牙建築師 Manuel Alvarez Monteserin Lahoz、台灣翁祖模建築師事務所得標,以台灣「夜市文化」融合流動、隨性、多元、創新等設計概念,反映世界各地音樂都能融合在南台灣海洋文化,同時建築結合文創、音樂、遊艇、遊港、觀光等多元功能,建築師嘗試運用隨機的都市設計,去適應異質、多元的都市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