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舊公寓可能號稱零公設比,事實上只是登記方式不同,但公設占比仍是極低。資料照片 都市土地寸土寸金,買房都希望拉高坪效、追求高CP值的室內空間,其中「公設比高低」也成為購屋關鍵指標。

台灣公設比暴增三進式 30%成為基本門檻

老舊公寓可能號稱零公設比,事實上只是登記方式不同,但公設占比仍是極低。資料照片


都市土地寸土寸金,買房都希望拉高坪效、追求高CP值的室內空間,其中「公設比高低」也成為購屋關鍵指標。

以台北市房價動輒50萬來說,每多1坪公設面積就會增加50萬的購屋成本,相當於年輕上班族的一整年薪水,自然得錙銖必較。專家表示,台灣公設發展主要可發為三個階段,民國70~90年代是劇變最大的時代,但公設比高低未必不好,端看購屋族需求,精打細算選擇產品,才能「把錢花在刀口上」。




民國80年代後,購屋族願意花錢在休閒公設上,加上法規改變,拉高公設比。陳恒芳攝
台灣公設演變最早期可追朔到民國70年代,那時代的公設比僅約8%左右。是因為早期的房屋大多為透天厝產品,因此沒有「共同使用部分」;二是因為早期不動產登記習慣,常把樓梯間等部分住戶共同使用的公共面積,登記在主建物範疇裡,導致低公設比現象,因此對於現今的已30~40年老公寓會產生「零公設」假象,但如果仔細計算,公寓公設比一般仍是在5%左右。
逃生、消防、避難空間等法規改變,是帶動公設比大幅提升的主因。資料照片

至於到了民國80年代,法規遞嬗,例如停車獎勵、消防法令、安全梯等要求增多,再加上經濟起飛,擁有氣派公設能夠彰顯社會地位,多元化公共設施正式進入住宅文化,因而造成80年代,新大樓公設比愈來愈高,此時代完工的公設比來到25%上下,是「公設比暴增幅度最快」的黃金年代。



到了民國90年代,大樓產品的公設比均值紛紛飆破30%。主要是來自於之「共同使用部分」增加不少,讓公設比增加至少5%以上,正式突破30%以上大關。
民國94年建築法、消防法規更趨嚴,包括8樓以上建築須強制設置「雙安全梯」,且安全梯的寬度、樓高都另有規定;此外像排煙室、消防箱、通風管道間、避難空間等也都須明文條列,導致94年之後完工的建築登記

中信房屋中彰投駐區經理楊乾意指出,公設比的高低並沒有一定的好壞與否,這取決於屋主對於公設的需求;因為公設比高的房屋,可以滿足住戶休閒、社交聯誼等需求,但如果鮮少使用這些公共設施,只是徒增購屋成本,並還要支付後續的維護費用,那就得不償失了。

相對的,公設比低的房子,實際屬於住戶私有的坪數比例比較多,但可能沒有電梯、沒有管理員,所以各有利弊得失,楊乾意提醒,買屋前應先確認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公設比,在進而選擇適合產品,不要陷入公設比的迷失,也是比較理性的做法。(王鈞生/台中報導)

http://home.appledaily.com.tw/article/realtimenews/20181021/1449788/rtn/%E5%8F%B0%E7%81%A3%E5%85%AC%E8%A8%AD%E6%AF%94%E6%9A%B4%E5%A2%9E%E4%B8%89%E9%80%B2%E5%BC%8F%e3%80%8030%E6%88%90%E7%82%BA%E5%9F%BA%E6%9C%AC%E9%96%80%E6%AA%BB
分享給LINE好友 !


經理 陳宜珺 本站圖文皆來自網路,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.
若有侵權請來信,必立即下架.
happytiffany621@gmail.com